其他
达能蒙牛的双赢分手局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涉及四家知名乳品企业、三项交易的一组公告,日前在业内引起不小波澜。至此,达能彻底告别蒙牛,而多美滋与雅士利也分别被收入达能与蒙牛门下。有业内人士将达能与蒙牛从合作到终止视为一场各取所需后的重磅诀别,厘清“家当”,也有益于各自的顶层设计。分道扬镳后的下一步,雅士利的私有化正被写入蒙牛最新日程;谈及后续战略,达能向《消费钛度》表示,除了专注生命早期营养、成人营养和饮料三大业务外,还在营养品、植物基产品和健康老龄化领域寻求增长机会。达能与蒙牛“分手局”,也被业内视为近年来跨国食品企业重新规划布局中国市场的多起案例之一,是行业洗牌、竞争加剧的缩影。
37亿“分手账”
粗略计算,“分手账”涉及资金往来约37亿元,以低温酸奶业务、雅士利归属蒙牛,多美滋中国拟回归达能而厘清关系。
有业内人士将达能与蒙牛从合作到终止视为一场各取所需后的“重磅诀别”。公开资料显示,达能与蒙牛最初的合作始于16年前,彼时达能曾于2006年计划投资蒙牛,与蒙牛在北京、内蒙古、马鞍山成立3个合资公司,但该计划于2007年流产。
2013年,达能再次参与投资蒙牛,通过购买股份和蒙牛定向增发的形式,至2014年达能已经是蒙牛第一大外资股东。当时,中粮集团、达能及ArlaFoods分别拥有蒙牛16.3%、9.9%及5.3%的股份,并将其合计31.5%的股权由合资公司中粮乳业投资持有。2014年6月,达能旗下第一酸奶品牌“碧悠”的部分SKU单品,在蒙牛马鞍山低温工厂开工生产。
刚刚官宣的三项交易,实则是达能与蒙牛去年官宣分手后的进一步厘清关联。2021年5月13日,达能宣布完成出售其所持有的蒙牛乳业约9.8%的股份,出售上述股权的收益为154亿港元,约合128.1亿人民币。交易完成后,达能将不再持有蒙牛股份。
“当年蒙牛和达能的合作属于各取所需,蒙牛需要借助达能在技术和经验上的优势,实现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达能也需要借助蒙牛在国内庞大的分销网络和政府资源扎根中国市场,但随着双方业务的发展变化,这种协同效应在减弱,由此走向分手。”乳业分析师宋亮指出。
“都是赢家”
在此次分家之前,多美滋一度扮演着拖累雅士利业绩包袱的角色。公开资料显示,雅士利在2013年6月以近百亿港元的价格被蒙牛收购,收购雅士利后,蒙牛花了5年时间,将雅士利、蒙牛旗下的奶粉欧世、达能旗下多美滋中国整合至“雅士利国际”的奶粉板块。今年1月,雅士利在预亏公告中称,由于多美滋业务截至2021年12月31日经营状况未达预期,雅士利将对多美滋品牌进行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的一次性减值拨备,使雅士利预期去年录得亏损不超过人民币1.89亿元。
最新公告披露,根据多美滋中国的合并财务报表,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税前及税后利润分别为2000万元和1200万元,其未经审核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100万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家当”的重新梳理,也意味着新的机会。宋亮向《消费钛度》分析称,蒙牛与达能的“分家”可以被视为多赢:“蒙牛奶粉业务现在比较繁杂,多美滋相当于‘鸡肋’,抛出后有减负效果。但达能可以拿多美滋去做配方注册,是有利的业务。”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消费钛度》表示:“蒙牛与达能间的这几笔交易,理清了各自的顶层设计。对于蒙牛来说,股权结构更加清晰,为‘再创一个新蒙牛’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之后也不排除其旗下板块单独上市的可能。对于达能来说,收回多美滋并对其加大投入、重新打造,同样也是利好。”
散场之后
宋亮预判,“退出蒙牛后,达能将重点瞄准中国市场具有高增长潜力、自身具有很强技术与品牌竞争优势的领域,持续发力。”《消费钛度》关注到,达能去年已从加拿大乳业巨头萨普托手中买下了迈高乳业的青岛奶粉工厂,并在上海设立的新的开放研发中心。
对于蒙牛而言,雅士利的私有化正被写入最新日程。根据公告,蒙牛、要约人(蒙牛的全资附属公司)和雅士利进一步联合宣布,于2022年5月3日,要约人已正式要求雅士利董事会,在达成先决条件的前提下,向计划股东提出将雅士利私有化的方案。而计划条件达成及计划生效后,所有计划股份将予注销,而计划股东将有权就每股计划股份收取注销价1.20港元。奶粉行业从业者王志军认为,雅士利一旦被蒙牛成功私有化,更有利于蒙牛旗下各大奶粉业务的深度协同。
达能与蒙牛“分手局”,也被业内视为近年来跨国食品企业重新规划布局中国市场的多起案例之一。此前,恒天然计划2021财年完全退出贝因美,利洁时考虑出售大中华地区婴儿配方奶粉业务美赞臣。
对于这一现象,宋亮表示:“近两年,国际局势及疫情,给市场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中国市场的企业竞争正进一步白热化,同时,整个食品行业面临着向新方向的转型调整。在这样的档口,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基于慎重的考虑,一方面他们看中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本土化的风险点。他们需要思考中国市场未来十年、二十年的需求,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弱点,我相信大家都已做好了选择。”
另有分析认为,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分分合合,也是行业洗牌、竞争加剧的缩影。
往期内容回顾
1.香飘飘,从“冲泡”到“气泡”
2.Q2业绩北美挑大梁,星巴克还要在虚拟世界揽生意
3.终于扭亏为盈,拼多多还有这些“烦心事”